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歷史、醫療與社會
HISTORY,HEALING AND SOCIETIES 
開課學期
95-1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張嘉鳳 
課號
Hist1511 
課程識別碼
103 4027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5,6(12:20~14:10) 
上課地點
普301 
備註
限大一至大三修習。G1*:人文學領域。可充抵通識2學分
總人數上限:3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51medicine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之目的,在引導學生了解醫療與社會的互動關係,並且藉由古�今、中�外永無止
境的對話,啟發學生對於健康、疾病與醫療相關議題的興趣與關注,同時培養尋找、與分
析相關史料與文獻的基本能力。 

課程目標
課程大綱:

第一講導論
第二講身體、醫療與社會
第三講疾病、醫療與社會
第四講疼痛、醫療與社會
第五講疾病、信仰與社會
第六講性別、醫療與社會
第七講年齡、醫療與社會
第八講醫者、醫療照護者與社會
 
課程要求
一、期末考占學期總成績30%。
二、學期作業占學期總成績50%。
三、課堂討論占學期總成績20%。
四、期末考以上課內容及各講指定書目為主。
五、修課同學必須按時繳交各項學期作業,遲交者一律以零分計算。


指定書目:

1.李貞德,〈從醫療史到身體文化的研究-從「健與美的歷史」研討會談起〉,《新史
學》第10卷第4期 (1999),頁117-128。
2.李建民,〈王莽與王孫慶─記公元一世紀的人體剞剝實驗〉,《新史學》第10卷第4期
(1999),頁1-30。
3.栗山茂久,〈身體觀與身體感:道教圖解和中國醫學的目光〉,《古今論衡》第3期
(1999),頁147-154。
4.蕭璠,〈漢宋間文獻所見古代中國南方的地理環境與地方病及其影響〉,《中央研究院
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第63本第1分 (1993),頁67-171。
5.李建民,〈祟病與「場所」:傳統醫學對祟病的一種解釋〉,《漢學研究》第12卷第1
期 (1994),頁101-148。
6.林富士,〈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第66本第3
分 (1995),頁695-745。
7.張嘉鳳,〈「疾疫」與「相染」─以《諸病源候論》為中心試論魏晉至隋唐之間醫籍的
疾病觀〉,《台大歷史學報》第27期 (2001),頁37-82。
8.高彥頤著,頃z琦譯,〈「痛史」與疼痛的歷史―試論女性身體、個體與主體性〉,收入
王克武、張哲嘉編,《公與私: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》(台北,中央研究院近代史
研究所,2000),頁177-199。
9.林富士,〈疾病與「修道」:中國早期道士「修道」因緣考釋之一〉,《漢學研究》第
19卷第1期 (2001),頁137-165。
10.李貞德,〈漢唐之間求子醫方試探─兼論婦科濫觴與性別論述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
言研究所集刊》第68本第2分 (1997),頁283-367。
11.張嘉鳳,〈操行英雄立幼t難-晉唐之間小兒醫學的成立與對小兒醫的態度〉《新史
學》,第16卷第2期 (2005),頁1-46。
12.Christopher Cullen, 1993, “Patients and Heal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:
Evidence from the Jinpingmei”, History of Science xxxi, pp. 99-150.
13.成令方,〈醫「用」關係的知識與權力〉,《台灣社會學》第3期 (2002),頁11-71。
14.吳嘉苓、黃于玲,〈順從、偷渡、發生與出走:「病患」的行動分析〉,《台灣社會
學》第3期 (2002.6),頁73-117。
15.雷祥麟,〈負責任的醫生與有信仰的病人-中西醫論爭與醫病關係在民國時期的轉
變〉,《新史學》第14卷第1期 (2003),頁45-96。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2004年以前之參考書目,請參見張嘉鳳,《歷史、醫療與社會》,臺北,臺大出版中心,
2004。以下僅羅列與補充2004~2006年出版之基本參考書目:

A.中文著作
1.賴文、李永宸,《嶺南瘟疫史》,廣州:廣東人民出版社,2004。
2.杜正勝,《從眉壽到長生-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》,臺北:三民書局,2005。
3.傅大為,《亞細亞的新身體-性別、醫療與近代台灣》,臺北:群學出版社,2005。
4.吳嘉苓、傅大為、雷祥麟主編,《科技渴望社會》,臺北:群學出版社,2005。
5.吳嘉苓、傅大為、雷祥麟主編,《科技渴望性別》,臺北:群學出版社,2005。
6.李建民,《生命史學-從醫療看中國歷史》,臺北:三民書局,2005。
7.李建民主編,《醫療與社會》,北京: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,2005。
8.張煒,《商代醫學文化史略》,上海: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,2005。
9.朱德明,《南宋時期浙江醫藥的發展》,北京:中醫古籍出版社,2005。
10.楊念群,《再造「病人」:中西衝突下的空間政治(1832-1985)》,北京:中國人民大
學出版社,2006。
B. 西文著作
1.Kim Taylor, 2005, Chinese Medicine in Early Communist China, 1945-63: A
Medicine of Revolution, London: RoutledgeCurzon.
2.Vivienne Lo and Christopher Cullen (eds), 2005, Medieval Chinese Medicine:
The Dunhuang Medical Manuscripts, London: RoutledgeCurzon.
3.Umberto Eco, 2005, History of Beauty, New York: Rizzoli.
4.S. M. Hillier, 2005, Health Care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, 1800-
1982, London; New York: RoutledgeCurzon.
5.Tsuneki Sugihara and Yuhei Yamamoto (eds), 2005, Making History of Plastic
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, Sapporo: Hokkaido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
Medicine.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末考 
30% 
 
2. 
學期作業 
50% 
 
3. 
課堂討論 
2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20  第一講導論 
第2週
9/27  第二講身體、醫療與社會 
第3週
10/04  第二講身體、醫療與社會 
第4週
10/11  第二講身體、醫療與社會 
第5週
10/18  第三講疾病、醫療與社會 
第6週
10/25  第三講疾病、醫療與社會 
第7週
11/01  第三講疾病、醫療與社會 
第8週
11/08  第三講疾病、醫療與社會 
第9週
11/15  本校成立紀念日,放假一天。 
第10週
11/22  第四講疼痛、醫療與社會 
第11週
11/29  第五講疾病、信仰與社會 
第12週
12/06  第六講性別、醫療與社會 
第13週
12/13  第七講年齡、醫療與社會 
第14週
12/20  第八講醫者、醫療照護者與社會 
第15週
12/27  第八講醫者、醫療照護者與社會 
第16週
1/03  指定書目導讀與複習 
第17週
1/10  期末考(註:本學期因無期中考,故期末考試於2007年1月10日舉行。)